阅读正文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
1 |
037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
|
2 |
03709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 |
||
3 |
00015 |
英语(二) |
14 |
|
|
4 |
00452 |
教育统计与测量 |
6 |
||
5 |
00464 |
中外教育简史 |
6 |
||
6 |
00465 |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
4 |
||
7 |
00466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6 |
||
8 |
00469 |
教育学原理 |
6 |
||
9 |
00467 |
课程与教学论 |
6 |
||
10 |
00468 |
德育原理 |
4 |
||
11 |
00449 |
教育管理原理 |
6 |
||
12 |
00456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
4 |
||
13 |
00453 |
教育法学 |
4 |
||
14 |
00471 |
认知心理 |
二选一 |
4 |
|
00472 |
比较教育 |
4 |
|||
1 |
06159 |
教育社会学 |
4 |
免试英语(二) 加考课程 |
|
2 |
00451 |
教育经济学 |
6 |
||
3 |
00450 |
教育评估和督导 |
6 |
||
15 |
毕业论文 |
不计学分 |
|||
合计 |
76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学专业(专升本)考试计划(2024年版)
一、指导思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对社会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专业(专升本),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较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设置的。本专业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点,设置教育学、心理学等主干课程,注重考生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二、学历层次及规格
本专业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层次,属教育学教育学类专业,专业类型为专升本,在总体上与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相应专业的水平要求一致;各门课程考试以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每门课程考试及格后,获得该课程相应的学分。
凡取得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15门课程合格成绩,学分累计达到71学分,其他考核及思想品德经鉴定达到毕业要求的,发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符合主考学校学士学位授予规定的,可申请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水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够在中小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等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基本要求:本专业要求掌握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中小学校教师及相应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必需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专业代码:040101 专业名称:教育学(专升本)
序号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1 | 1504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
2 | 1504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
3 | 15044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
4 | 13000 | 英语(专升本) | 7 | |
5 | 00469 | 教育学原理 | 6 | |
6 | 00031 | 心理学 | 4 | |
7 | 00466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6 | |
8 | 00467 | 课程与教学论 | 6 | |
9 | 00468 | 德育原理 | 4 | |
10 | 06159 | 教育社会学 | 4 | |
11 | 13152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 4 | |
12 | 13282 | 班级管理学 | 4 | |
13 | 00472 | 比较教育 | 4 | |
14 | 13942 | 课程与教学案例评析 | 6 | |
15 | 13154 | 心理卫生与辅导 | 4 | |
16 | 00449 | 教育管理原理 | 6 | |
17 | 15014 | 教育学实践活动 | 考生应参加教育见习、教育调查或教育实习。按主考学校要求,实践活动结束后,应提交教育见习记录、教育调查报告或教育实习记录,并完成实践活动报告。 | |
18 | 10213 | 教育学毕业论文 | 不计学分 | |
总学分 | 74 |
序号 | 内容 | 分数 |
1 | 45个工作日实践活动记录 | 20 |
2 | 见习或实习评价意见 | 40 |
3 | 实践活动报告的丰富性 | 10 |
4 | 实践活动报告的完整性 | 10 |
5 | 实践活动报告的科学性 | 20 |
系统已经实行知识产权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非法模仿使用。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Copyright(c)2018-2025 重庆自考网(cq.exam100.net)All Rights Reserverd 蜀ICP备1812709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90782